top of page
Chief Editor

漢翔宣示國造初教機三年內可首飛

總統蔡英文日前接受媒體專訪,宣示政府除了持續「虹翔三號」T-BE-5A勇鷹高教機量產外,並持續開發可抗衡共軍的下一代戰機,培植甫恢復的航空工業能量。今(8)日漢翔公司提出宣示,在新一代戰機啟動研製之前,更有著新式初教機專案的先期研製,並宣示只要新政府確定國造方案,能夠在3年內首飛。


漢翔表示,投入新式初教機的研製,是展望下一代戰機自製的關鍵跳板,藉由初教機研發,將高單價系統件製造能力向上推進,進一步提升自製率,台灣的產業將從以往的結構件製造與代工,提進到國際航空供應鏈體系,當系統件製造及供應鏈體系更臻成熟,就是有能力研發下一代戰機的時刻。如果國機國造在勇鷹2026年量產結束後就此斷炊,將完全不利於中華民國航空工業的整體發展,更不用提下一代戰機的自製可能性。


此外,有鑑於F-CK-1經國號戰機、T-BE-5A勇鷹高教機等航電設備、高價系統件大量外購,讓供應鏈掌握於外商,因此出現連續數年供應鏈不穩導致缺料,影響量產進度甚至波及到機隊妥善率,因此漢翔認為當前產業方向應培植關鍵零組件自主生產能力,才不受制於人。

新式初教機基礎設計藍圖,可見座艙三具多功能顯示器(MFD),學員可快速適應如T-BE-5A勇鷹、F-16C/D等新一代機種所使用的玻璃化座艙。

漢翔宣示的自製率,初教機可達75%,下一代戰機甚至可高達95%(確定?)


有關新式初教機部分,據了解空軍在民國97年已提出作需,民國103年漢翔其實已開始提出整體概念,但因當年政策而無限期延後。目前漢翔與中科院已完成第一階段的初期設計,期望新政府能延續國機國造政策,即可立刻投入第二階段的細部設計。


漢翔表示,有信心能在新政府上任後的三年內,也就是2027年第四季首飛。2030年中完成測評,2031年開始量產交機,2034年完成量產,專案整體規劃時間為10年;預算方面,漢翔表示自研自製的新式初教機共量產45架,獲得成本為214億新台幣(單價1250萬美元),高於現貨採購的186億。然而在25年的操作成本上,卻是以306億的較低成本打敗現貨採購的343億。


另外國機國造政策一直以來的致命傷,即是飛機僅能內銷給空軍,在國際現實之下完全沒有外銷機會。但漢翔認為,新式初教機除量產做為空軍基本飛行培訓用途外,更因設計藍圖由我國全盤掌握,有機會降低規格衍生為其他非軍事用途機型(如飛行運動),外銷可行性高。

新式初教機整體時程表與預算數據。


性能方面,因採用普惠PT6A-68B發動機,漢翔開出的性能數據除了超越T-6C、Hurkus外並略高於瑞士PC-21,再以韓國KAI去年在首爾航太展上展示的NBT「基礎教練機-II」方案來比較,漢翔新式初教機完全超越該方案。但弔詭的是,漢翔這份表格裡居然把已量產超過600架以上的巴西航太工業EMB-312「巨嘴鳥」省略,著實是件怪事。

KAI「基礎教練機-II」預估性能:

最大推力:1000匹以上、航程:650浬以上、最大空速:481km/h以上、最大起飛重量:3噸以上。

新式初教機性能比較表。

韓國宇航(KAI)去年推出的NBT(Next Generation Basic Trainer)方案。


漢翔更說明,新式初教機不但是接棒T-BE-5A勇鷹高教機的自製機種,更是國造新一代戰機研發啟動前的練功。同時帶動中華民國航太產業的整體發展,突破僅能接OEM代工的現狀,有機會自製關鍵性零組件,打入國際航太供應鏈。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